獼猴是母系社會,當家作主的是女生
社群內的雄猴都是要經過雌猴接納才可以加入

 

「在野生動物的世界裡面,會用距離來劃分彼此的位階跟關係 

野生動物會用距離來劃分彼此的位階跟關係,你離我比較近,代表關係與重要性。在母系社會的結構中,雌猴跟雌猴之間有著通常有著嚴密的血緣關係,所以雌猴多留在出生社群,大部分的社群成員是成年雌猴,位階也是由猴媽媽傳承給女兒,因此,雌猴的位階是世襲制,如果媽媽是高位階,女兒也會是高位階。

高位階雌猴母系在獼猴社群中是非常強勢的,根據林美吟2013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獼猴社群每天的移動與覓食活動大部分是由高位階雌猴所發起的,高位階雌猴為社群移動時的主要領導者。

 

「雄猴加入社群 需要經過雌猴的接納與認同」

前面有提到,野生動物會用距離來劃分彼此的位階跟關係,因此雄猴想要加入一個社群絕對不是透過高峰會來決定,而是雄猴會試探性的接近雌猴,就像人類世界中男生追女生時,會嘗試約會試探女生的好感,倘若女生覺得這個雄性個體還不錯,就會讓對方接近自己。

 

「猴說:我不是在逛大街 我是在尋找新社群加入」

 

日前媒體報導一群「不回家」的獼猴,是成年後離開原本群體,去尋找新群體繁衍下一代的「非社群內雄猴群(如上圖黃色區塊)」。

社群內出生的雄猴會在3-5歲後離開出生的獼猴社群,變成單獨一隻流浪的「孤猴」,或跟其他雄猴形成「非社群內雄猴群」(雄性單性群,只有雄性的群體)的一員,學習社會經驗,並尋找新的獼猴社群加入,他們可是促進獼猴社群間基因交流的重要角色。

為了基因傳播,這些公猴的移動範圍往往會更廣,而闖入民宅的,多半也是非社群內雄猴,希望政府為當地社區民眾加裝門栓在內的防猴鋼網紗窗,防止獼猴誤入民宅,減少居民困擾。

當「孤猴」與「雄單群」找到新的獼猴社群慢慢融入時,會先從社群最外圈的「外圍雄猴」開始當起,外圍雄猴最常擔任觀察周遭社群情況、發現陌生人或危險發出警戒聲的工作,跟我們社區警衛是不是很相像呢?

 

「女生也會舉尾 不是母系社會嗎?怎麼會有猴王的說法?」

舉尾對於獼猴來說代表不同意思,例如示好、威嚇、宣示等等的情緒表達,所以不論是雌猴、幼猴、雄猴都會舉尾
社群中會有一位核心雄猴,獲得雌猴認同後晉升核心位階,協助最高位階的母系領導者保護社群,我們在本篇稱為「里長伯」,有些年輕的獼猴里長很愛舉尾來宣告自己的位階,但是一些穩重型的老里長就會比較低調不舉尾。

 

猴里長平常擔任護衛社群、照護嬰猴、調解紛爭的工作,雖然享有位階優勢、交配與食物優先權,當不好還是會被雌猴們趕下台的。

這些外來移入社群的雄猴們(外圍雄猴、群內雄猴、核心雄猴)只要在獼猴社群內待滿四年,就會為了避免近親交配而離開社群

「閒著沒事就是理毛 是獼猴重要的社交行為」

理毛對獼猴來說,是一種親密的互動行為,就像爸爸媽媽在幫小朋友擦臉、梳頭髮、整理服裝儀容一樣,以維持社群成員間的友好關係。每天除了覓食跟移動之外,花上非常多的時間在理毛互動上面,獼猴這麼頻繁的清理毛髮,身上有跳蚤的機率也就不高了,所以民眾常常說理毛是在「抓蝨母」或「吃鹽粒」,這是不對的說法喔!

 

那為什麼牠們還是會從皮毛中捉東西到嘴巴吃的動作呢?吃東西這個動作,通常是因為被理毛的獼猴身上有傷口(結痂)、皮屑、及一些灰塵、細毛,獼猴會習慣性的將這些東西塞到嘴巴裡頭,基本上就是一個不要浪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