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若要避免被抓傷(預防勝於治療),
請不要在獼猴的棲息地做出會引起獼猴注意的行為

什麼行為會引起注意?

1. 拎著塑膠袋(不管你裡面裝什麼)

2. 帶食物上山(吃東西是野生動物的本能,牠不明白這個東西屬於你,不能吃)

 

延伸閱讀:猴睦相處小知識 六個讓你懂得怎麼跟獼猴相處而不緊張

我明明什麼都沒做,獼猴會不會攻擊我?

過去曾經發生台灣獼猴在民眾沒有不妥當的舉動時攻擊人,後來了解該獼猴曾經被人類騷擾且棒打過,因此讓該獼猴對人類產生很大的戒心,甚至主動無故的攻擊路人,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認知「友善對待 理解就能共存」

 

萬一你受傷了,需要知道的應對措施如下:

抓傷、皮肉傷、 傷口滲血、稍微紅腫

抓傷、皮肉傷、 傷口滲血、稍微紅腫

這位民眾因為靠近小猴子,猴媽媽護猴心切,為了保護小猴子而咬傷民眾。(因此,請勿隨意靠近嬰猴)

不用過於緊張,如果傷口不大,用清水、生理食鹽水或稀釋優碘清洗傷口,做好清潔消毒即可。

面積大於1塊錢硬幣大小,不斷出血

面積大於1塊錢硬幣大小,不斷出血

該民眾表示獼猴無故衝向他抓傷手腕、深可見骨。 (影像擷取自:蘋果日報)

擔心傷口感染,請先使用清水、生理食鹽水或稀釋優碘清洗傷口後,立即到醫院進行傷口處理,並注射破傷風及狂犬病疫苗。

理解避免恐慌,
關於「疱疹B病毒」與「狂犬病」

台灣獼猴體疱疹B病毒在台灣未有人類感染病例的報告,但是感染的風險是存在的。
希望民眾理解這個疾病的傳染途徑,而不是相信恐嚇性的報導,造成誤解與恐慌。

目前經由獼猴傳染的主要可能致命的傳染病有兩種:疱疹B病毒及狂犬病。

1.  疱疹B病毒 ( 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 ) 又稱  ( Herpesvirus B Infectionn )

傳染途徑:經由感染病毒猴子或人的血、體液分泌物或其污染物或進行細胞培養病毒時感染。其病原體傳染方式可為經皮膚、黏膜或輸血等方式。

此病毒的宿主是獼猴屬 ( Macaca ) 的猴子,如台灣獼猴 ( Macaca cyclopis ),日本獼猴 ( Macaca fuscata ) 等。

自1932年至今,近90年來全球約有45例人類感染B病毒的病例,都是實驗人員或飼育員。因為 猿猴的疱疹病毒如同人類的疱疹病毒一樣病毒潛伏在三叉神經節或感覺神經節,猿猴在巨大壓力下或免疫力變差下才會活化,而就算被帶有病毒的體液接觸後,並非一定就會感染發病(感染控制雜誌,第15卷,第4期)。
在2006年出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臨床指引」中寫道:「亞洲地區的日本獼猴、台灣獼猴等獼猴屬的舊世界猴有半數抗體陽性。」

(1)近 50% 的獼猴有陽性抗體→不會發病傳染。
(2)另 50% 無陽性抗體的獼猴→巨大壓力、免疫力下降才會發病傳染→接觸到帶原病毒的體液而感染機率偏低。

2. 狂犬病(Rabies)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一旦發病後,致死率高達100%,但如能在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可以有效的降低發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官網)。

傳染途徑: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進入人體。目前國際公認的狂犬病保毒動物有狗、蝙蝠、浣熊、臭鼬、狐狸、?六種,在台灣和中國出現鼬獾感染狂犬病的病例,中國學者認為鼬獾可能是第七種保毒動物,但目前尚未被國際認可。而一般肉食目動物因為牙齒尖利,在感染狂犬病後再去咬其他動物時,咬的傷口很深,就會將病毒傳給(感染)下一個動物,故食肉目動物是主要傳染途徑。

人類經由獼猴感染狂犬病的機率極低的原因:
(1)獼猴非食肉目動物,一般情況接觸下不具攻擊性,除非感到威脅、攻擊才會以抓、咬方式反擊。
(2)獼猴一旦被染病動物咬傷,存活機率極低。
(3)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為終端宿主(dead-end host),因為這些動物在感染狂犬病後通常不再繼續傳給其他的物種。

 

 

參考資料:
人畜共通傳染病臨床指引-疾病管制署
感染控制雜誌,第15卷,第4期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網站/疱疹B病毒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網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網站/狂犬病